近期,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第四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南沙区万顷沙三涌成功入选其中。
珠江街道运用“机制引领、产业联动、生态构建、全民治理”的综合整治模式,推动万顷沙三涌从“问题河涌”转变为“生态廊道”,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
万顷沙三涌
机制引领,以系统治理推动水质提升
珠江街道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引领,系统推进拆违治水、清淤疏浚、堤防改造及生态修复工程,同时扎实开展网格化污染源排查和农业面源治理工作。经过持续努力,万顷沙三涌的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水体自净能力大幅增强,为“绿美珠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曾经被违建遮挡、岸线杂乱的河岸,如今已建成畅通的碧道,呈现出“水清岸绿”的优美景致。
治理前:河岸被违建遮挡,岸线杂乱
治理后:碧道贯通,水清岸绿
产业联动,科学规划促进绿色发展
万顷沙三涌南侧聚焦“深海、深空、深地”领域,规划建设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目前,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已相继入驻。园区充分借助万顷沙三涌的自然景观,打造供科研人员及周边居民使用的绿地空间,塑造出一个生态、舒适与活力完美结合的科学园区,为区域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中科院明珠科学园
生态构建,打造利民滨水生态空间
历经生态修复与改造,原本被违章建筑占据的1.7公里河堤岸线已焕然一新,蜕变为红树林滨江公园。通过实施外江生态堤及景观工程,万顷沙三涌沿岸遍植红树林、落羽杉、宫粉紫荆等植物,四季景色交相辉映,重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这一滨水生态景象宛如一首灵动的诗篇,不仅提升了城市景观的格调,更为居民营造了优质的生态活动空间,让生态建设成果真正惠及民众。
亲水碧道
红树林滨江公园
全民治理,共建共享人水和谐家园
珠江街道积极构建“河长领治、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河涌治理体系,街居两级河长、社区志愿者及“红棉老兵”等巡河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行动,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治水宣传与公众参与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守护河湖生态,为绿色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志愿者巡河
未来,珠江街道将以万顷沙三涌的成功治理为新起点,将“美丽河湖”融入城市发展脉络,与企业、居民携手同行,共同绘就人水和谐的美好蓝图,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 崔小远】【编辑 吴永秀】图片及消息来源:珠江街道城市建设办公室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