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好“责任落实网”。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组,统筹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制定了《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六安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六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生态检察官和“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法治保障持续加强。
织牢“生态保障网”。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管控,推进移动源专项整治,抓好重点领域区域排查整治,常态化落实扬尘污染管控措施,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力度,积极应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强化水源地保护。目前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3个水源地补充监测工作进展顺利,可按期完成,144个水源地风险源排查工作序时推进实施。统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截至8月底,全市 150 个行政村污水治理、49 个农村环境整治、24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分别完成 117 个、37 个、18 条,超序时进度完成。
织细“综合执法网”。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工作,不断提升环境监管效能。持续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执法监管工作,持续开展“执法+服务”活动,动态更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名录为103家,三季度对纳入清单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次数18次、指导帮扶9次。持续组织开展了“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工作,今年截至目前共排查“散乱污”企业9家,均为取缔关闭类,现已全部完成取缔工作。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