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大幅缩短、成本显著下降——在西安,一项被称为“环评改革”的举措正悄然重塑着企业的投资体验。自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实施以来,西安通过精准改革为企业环评“瘦身”、为发展“开路”的改革已惠及23家企业,涉及投资近6.38亿元,节省环评及排污许可办理成本约百万元,平均加快投产时间约35个工作日。西安成功探索出一条通过精准瘦身改革、智慧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的创新路径。
告别“漫长等待”企业迎来投产加速
“我们通过西安市环评改革试点政策快速获得审批,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延锋汽车内饰系统(西安)有限公司EHS高级工程师严冬斋表示。
延锋汽车内饰系统(西安)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要客户为比亚迪和吉利,主营汽车内饰件生产。今年3月,因获得比亚迪汽车新增产能任务,企业急需迅速扩大生产,投入设备与人员以满足订单需求。在申请环评手续时,企业得知西安市正在开展环评试点政策,经确认项目符合条件后,在高新区行政审批局负责环保审批人员的指导下,在线提交相关材料,几天内完成全部办理程序。
“相比传统环评流程包括委托专业机构、报告编制、技术评审、行政审批等多个环节,此次借助改革政策将环评办理时间大幅缩短,确保了对客户的及时交付,同时环评豁免使我们节省了约10万元的环评编制及验收费用,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实际收益。”严冬斋说。
这项试点工作是西安市积极落实国家及陕西省深化环评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西安市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试点实施方案》,聚焦于塑料制品、玻璃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四个行业中的11个小类,为全国环评改革“摸石探路”。针对试点行业取消传统环评审批,转而推行线上登记制度,企业无需编制环评文件,大幅减轻负担,推动项目管理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大大提升了项目落地效率,为企业应对突发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慧赋能+精准指引筑牢改革风险“防火墙”
简化手续不等于放松监管。为确保改革“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西安市环评改革打出了一套精准化、智慧化的监管组合拳。
一本“作业指导书”管全程。西安市编制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环境准入指引》,从项目选址、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范到排污许可申领,为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环保规范,成为项目环境管理的“标准化环评”。
一个“智能平台”把好源头关。充分利用“陕西省‘三线一单’应用系统平台”,生态环境部门能高效完成对企业项目选址的精准研判,主动将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从源头上预防环境风险。
一套“创新系统”实现服务“不见面”。依托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信息试点录入系统”,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环评试点工作的“远程指导、实时网办”,同步实现分级、分类的试点成果和绩效统计。
改革经验获验证“西安样本”可推广
西安环评改革,经济效益明显,企业节省环评编制费用及时间成本,实现“零跑腿、零费用”办结,目前已累计服务23个项目,位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
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评估中心负责人王彬蔚表示,试点成功验证了在特定行业和条件下,通过强化“分区管控”应用、环境准入指引,可以有效替代部分行业项目的环评审批,这为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名录》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西安实践”和数据支撑。
下一步,西安市将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审慎研究扩大试点范围,并持续优化环境准入指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西安智慧。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