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等共同主办的“美丽中国•绿色空间使用者行动案例交流活动”在深圳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案例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日常行为推动低碳转型,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中学《碳路先锋 绿动未来——打造高质量低碳示范校园》和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环保社区《打造全域绿色低碳文化街区 奏响幸福美好生活时代强音》作为入选案例在现场进行分享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份来自一线的“绿色答卷”,如何通过生动实践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民间智慧与行动力量。
碳路先锋 绿动未来
——打造高质量低碳示范校园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中学
在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的指导下,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中学携手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低碳校园示范场景,通过课程融合、节能改造等机制与举措,构建低碳示范校园体系,推动师生共建绿色低碳校园文化。
空间赋能,打造“1+10”低碳校园模式
以“一个能耗监测平台”为核心,实现对校园能源使用与碳排放的实时监控与优化,围绕光伏电站、太阳能路灯、雨水收集系统、高效节水起泡器、智能直饮水机、再生资源回收站、交流充电桩、玻璃隔热膜、生态农业水质净化小型湿地稻田区以及晴耕园农业生态智能水肥微喷系统等“十大低碳场景”展开实践。通过十个项目的落地与运用,推动低碳出行、低碳建筑、低碳生活、绿色能源、低碳教育,实现绿色转型,让全校师生浸润在绿色、低碳、智慧的全新校园环境之中。据武汉双碳研究院不完全统计,项目预计年节水约1400吨,光伏年发电量达14万度,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20吨,资源回收量3.5吨。
素养落地,培育生态文明小当家
学校积极参与课改实验,将低碳校园场景有效转化为育人载体,参与编写并实施《碳探娃的生态课堂》系列课程。2025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生态环境部直播平台向全国展示学校录制的生态课堂《无塑校园研究员》,吸引了530万人次在线观看,人民网、新华社、《人民教育》等3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报道。开设“行走的课堂”,组织学生走进科大讯飞、达能产业园等生态科技企业,开展跨学科研究性学习,近距离感受前沿生态科技与实践。汤易可同学制作的水火箭荣获省级比赛一等奖,并入选由桂建芳院士担任首席专家的“武昌碳探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学校发展,协同育人共创新路径
积极搭建家校社企协同三大平台:一是“走进来”的平台。20多年来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100多场,邀请桂建芳院士等科学家与孩子们面对面。二是“走出去”的平台。学生走进中碳登大厦,深入了解碳交易机制与国家“双碳”战略,并向家人宣传讲解“武碳江湖”小程序的应用。将“中碳登”变成节能减排的教室。三是“联动共享”的平台。通过邀请中碳登专家进校园讲座、导学沉浸式“校园碳足迹追踪”体验,吸引了百万量级的家长与社会关注。
打造全域绿色低碳文化街区
奏响幸福美好生活时代强音
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环保社区
环保社区作为商业与居住并存的典型中心城区,自2023年起,社区以“C40绿色繁荣社区”试点为契机,依托“武汉戏码头”的文化底蕴,启动绿色低碳街区建设,旨在探索一条中心城区的绿色繁荣之路。
构建多元参与格局,激活基层治理“源动力”
以社区党委为主体,联动武汉戏码头文化街区内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组建150余人的“1+9+N”绿色低碳志愿服务队,专门设立“绿色繁荣社区管理岗”,通过社区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环保我来议”“社区我来建”“活动我策划”等专题议事活动,探索形成“社区党委+辖区力量+志愿服务+文化铸魂”的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新模式。
建设特色绿色空间,提升基层治理“向心力”
联合武汉京剧院,打造“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演出”的武汉戏码头百姓大戏台,开展多样化的绿色文化节目展演,让居民在家门口“近”享优质文化福利。联合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打造集“生态环境+邻里互助+基层治理”三大功能的“武汉生态环境志愿者之家”,让优质志愿服务资源直达群众“家门口”。
推进街区空间焕新,夯实基层治理“凝聚力”
在武汉戏码头文化街区打造屋顶光伏、运动发电健身器材、光伏智能休闲座椅等生态便民场景30余个;打造“街头环保戏曲博物馆”,改扩建儿童生态游乐场,设置“小山小水”等绿色生活打卡点,安装智能垃圾回收箱等,营造出“推窗就见绿,开门即进园”的绿色生活空间。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达成高级人才进社区等共建意向,为社区绿色空间更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提升基层治理“感染力”
依托“武汉戏码头文化街区”,连续开展三届北湖全民低碳日暨全民低碳实践文化活动,举办首届武汉市“弘扬生态文化 共建美丽家园”生态文艺作品展演活动,每次直接参与活动的居民超2000人次;常态化开展“小小社区规划师”“美丽阳台靓比拼”等活动,动员各年龄段居民化身“减碳达人”;承办全国百事无废公众教育项目武汉站活动、2024六五环境日武汉市主场宣传活动等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让居民群众在“碳”索美丽街区中感受绿色低碳的意义。
这两份“绿色答卷”,是武汉市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缩影,也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板。据悉,这些源自一线的“武汉绿色智慧”将与更多中国故事一道,被收录于《2025美丽中国·绿色空间使用者年鉴》,并有望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国际舞台。
从武汉出发,这些绿色的种子将飘向世界,为全球城市的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方案,也让美丽中国的画卷愈发清晰、动人。
来源:首义论碳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