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在广东广州隆重开幕。
监测数据显示,开幕当日,广州市空气质量为优,PM2.5日均浓度为15微克/立方米,开幕式期间,PM2.5浓度低至8微克/立方米。广州十五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实现“开门红”。
十五运会开幕当日的“广州蓝”。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广州蓝”,广州市以十五运会空气质量保障为推动空气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契机,明确了“会前七大攻坚行动、三个专项支撑,会期五方面保障”的清晰思路,将赛事保障任务与“十四五”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一体推进。
通过建立市领导统筹指挥、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直部门按职责督促跟进、各区落实的调度帮扶机制,确保保障措施执行率达100%。成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院士专家领衔的十五运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全程指导十五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精细设置8种气象分型管控情景,将保障阶段划分为基础、强化、常态等三个阶段,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十五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攻坚动员会。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广州以“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为引领,全面推进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领域重点推进汽车制造、化工等行业绿色转型,累计培育市级绿色工厂93家;能源结构持续向清洁化迈进,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73%,分布式光伏装机总容量超350万千瓦;交通领域实现中心城区公交、出租车100%电动化,网约车电动化率达99%,绿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8%,同步实施国三柴油货车限行政策,从源头削减移动源污染。
为提升防控的精准度,广州打造“天地空”一体化智慧监测感知网络,全市空气质量监测设置20个国控点、13个省控点、24个市控点、84个镇街站点,并在天河大观区域布设移动式六参数监测站,实现监测网络对场馆周边全覆盖。300辆搭载监测设备的“移动监测站”出租车、在重点区域布设的铁塔高空瞭望系统,以及运用VOCs走航、道路积尘走航及飞航灵嗅技术,依托广州市十五运会生态环境保障指挥平台,广州构建污染源精准画像及智能研判模型,实现从监测预警、溯源分析到任务调度、现场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显著提升精准执法与调度效率。
区域协同是保障空气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健全信息实时共享、每日会商研判、区域共同响应机制,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广东省协同对接周边省份开展污染治理,积极协调外调绿电并保持电力调度稳定,在广州市内统筹调配客车、洒水车等新能源车辆保障重点区域。
据介绍,在后续赛事中,广州市将以更精准的调度、更智慧的监管,全力保障空气质量。(记者刘晶 郑秀亮)
【责任编辑:关锦恒】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