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以科学监测为核心抓手,构建“监测-分析-施策-反馈”闭环体系,持续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1.构建多维监测网络。精准掌握水体“健康状况”。为巩固我市已完成截污治理的香稻溪、邓塘、九曲塘小溪成效,我市搭建全方位监测框架,除每个月固定监测的每条水体上、中、下游点位,我市在日常水域巡查中,对其他河段采取现场快检方式,更精准分析问题隐患,动态追踪水质变化趋势。
2.聚焦监测数据应用,靶向破解治理“关键难题”。针对10月监测发现的邓塘下游氨氮超标问题,溯源锁定周边上下游生活污水溢流、泵站运行不稳定问题,迅速启动污水泵更换维护、管网淤堵清理,实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 结合溶解氧监测数据,在邓塘、九曲塘2条活水来源少、流动性差的河道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目前累计已完成85%工程量。
3.巩固监测治理成果,建立长效管护“保障机制”。为防止问题反弹,我市将监测贯穿治理全过程。每次监测数据实时发送至住建部门,每月数据汇总分析报市政府。实现数据共享、责任闭环,杜绝“孤岛数据”。
截至目前,横州市3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完成住建部、生态环境部暗访问题销号;水质监测达标率95%以上。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优化监测体系,深化数据应用,推动黑臭水体治理从“阶段性达标”向“长效性优良”迈进。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