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资讯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市中心 介绍信查询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为全运添魅“荔”!荔湾新添4条美丽河湖等你来打卡

发布时间:2025-11-12来源: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作者:佚名

  春华秋实,秋水盈盈。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战幕拉开,粤港澳三地共办的体育盛会氛围日益热烈,荔湾的河湖岸线也早已披上“活力盛装”,以水清岸绿的生态底色,呼应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生态之美与体育激情在西关大地交相辉映。

  近日,荔湾区大冲口涌、大沙河、沙坦涌、沙涌四条河涌成功入选广州市第四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以“水清岸绿、文韵悠长、城水相依”的崭新面貌,成为市民游客亲近滨水自然、品读历史文化的新晋打卡地。截至目前,荔湾区已成功入选 8 个市级美丽河湖(荔枝湾涌入选广州市第一批美丽河湖,荔湾湖、花地河入选广州市第二批美丽河湖,驷马涌(荔湾段)入选广州市第三批美丽河湖)。如今的荔湾,始终践行“两山”理念,将生态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思路贯穿治水全过程,一条条河涌串起生态廊道,一个个滨水空间承载民生幸福,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在西关大地徐徐铺展。

  大冲口涌:工业锈色焕新生,水岸经济起新潮

  作为承载荔湾百年工业记忆与水乡文脉的河涌,大冲口涌曾因污水直排沦为劣V类,既破坏生态环境,也制约区域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梗阻。如今通过“控源截污+文脉活化”的系统治理,昔日劣V类河涌已蜕变为稳定III类水质的清水廊道,更以生态治理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的实践路径。聚龙湾大冲口涌碧道改造升级项目亦荣获世界级环境类可持续发展奖,成为生态价值转化的典范。

  以“控源、截污、精管”为核心,深化“三源”共治,推动沿线超90%区域完成排水单元达标,让“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愈发坚实。推进工业遗存活化,老旧冲口仓升级为复合型城市展厅,百年鹤洞电排站化身滨水文创空间,10处历史建筑联动成“工业遗址+艺术商业”复合地带,3-5米滨水步道串联起商业街与聚龙古村落,“双太古”项目落地注入商业活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良好水环境成为吸引产业、集聚人气的“磁石”,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大冲口涌代表性图片(来自网络图片)

  大沙河:重绘水生态底色,舒卷水岸文旅新图

  全长5.2公里的大沙河,穿过广州花卉博览园,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野仙踪”。这里曾是城乡融合地带的治理痛点,污染来源复杂、河道淤泥堆积,市民临河难亲水,生态价值被严重遮蔽。如今通过生态修复实现蝶变,年均水质稳定达III类,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洪水和水资源管理类荣誉奖”,成为国际认可的生态治理标杆,更以“生态+”的融合发展模式,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价值。

  透水沥青慢跑道、湿地滩涂与雨水花园构建起立体生态系统,350平方米本土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吸引63种水鸟栖息翩跹,让大沙河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水青山”。沿堤垂柳依依,芭蕉摇曳,“雨打芭蕉”的岭南意境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恢复了龙舟竞渡的传统民俗,更积极推动生态科普与文旅融合,举办各类科普宣教活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

  

  大沙河代表性图片(来自网络图片)

  沙坦涌:黑臭清零换新颜,一廊四景悦万家

  位于大坦沙岛的沙坦涌,曾是广州市重点整治的黑臭河涌,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与“两山”理念倡导的生态宜居目标相去甚远。如今通过“控源截污+近自然生态修复”双措并举,已彻底摆脱“黑臭”标签,年均水质稳定达到III类,成为韧性生态廊道,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活变迁。

  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筑牢治水根基,从根源上切断污染源头,成功消除水质黑臭,为打造“绿水青山”奠定坚实基础。遵循“三易三少”(即易排涝、少淤积,易亲水、少维护,易施工、少挖填)原则让河道重拾蜿蜒自然之态,营造“微生态水湾”,种植水生鸢尾、金边芦竹等植物构筑多样化生物栖息地。“一廊四景”景观体系串联起亲水平台与慢行系统,22种花卉与10种乔灌木形成层次分明的生态空间,让市民实现“推窗见绿、临水而居”的愿景。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让区域价值持续提升,彰显了“两山”理念的民生温度。

  

  沙坦涌代表性图片

  沙涌:五级共治护清流,龙舟文脉代代传

  流经冲口、茶滘街道的沙涌,曾因管网老旧、雨污混接导致水质劣V类。如今通过“区级河长谋统筹、街级河长抓治理、村居河长齐管养、民企河长献力量、河湖警长保平安”的五级共治体系,实现年均水质稳定达III类的蜕变。

  2018年以来,沙涌流域新建、改建污水管网61公里,完成现有污水管网清淤76.45公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面积达195.48公顷。同步建成876米慢跑道串联起地铁站、儿童公园与文化长廊;20种本土湿生植物构筑生态缓冲带,持续净化水质。同时在治理中完整传承龙舟文化,百年彩绘龙船得以保存,传统船坞完成改造,起龙、洗龙等古俗延续不辍,让龙舟文化成为滨水空间最具温度的标识,实现河涌治理与文脉传承的双向奔赴。同时,也让“绿水青山”更具内涵与魅力,实现了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同频共振。

  

  沙涌代表性图片(来自网络图片)

  从“治污”到“兴水”,从“修复”到“赋能”,荔湾始终以“绣花功夫”推进河湖治理,让每条河涌都成为生态廊道、文化纽带、经济动脉。

  乘着全运会的东风,不妨走进荔湾,在大冲口涌触摸工业与潮流的碰撞,在大沙河邂逅绿野与龙舟的浪漫,在沙坦涌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在沙涌品读传统与新生的交融。在秋日暖阳下感受一番生态宜居、水城共融的美丽河湖新景象。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

  


原文链接:http://sthjj.gz.gov.cn/qxxx/lwq/content/post_105371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信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