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资讯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市中心 介绍信查询

当前所在:首页 > 环境执法

“两山” 回响看昆明|绿美春城 蓝天常驻 昆明交出亮眼生态 “答卷”

发布时间:2025-11-12来源: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近年来,昆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理念,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为重点,以污染防治考核体系为抓手,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区域污染源差异化管控,驰而不息打赢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昆明蓝”已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鲜活注脚。2024年,昆明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位。2025年5月,昆明市在大气污染防控方面的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方面,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认可,被列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协同联动

  构建大气污染防控体系

  先后出台《昆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全市大气污染防控工作,为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牵头建立滇中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格局,搭建起“以时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区域联防联控和污染源差异化管控。构建覆盖全市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与走航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污染物区域传输情况,实现大气污染物的实时监控。构建污染天气预判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积极应对污染天气,并依据气象条件与污染源特性,提前制定季节性攻坚方案。

  

  精准施策

  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围绕节能减排与“双碳”目标,细化完善工业、能源等领域的碳达峰实施方案,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框架。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加速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全市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89%,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超过40%,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积极推进重点用能行业企业开展能耗对标、达标、创标行动,截至目前,已建成18座绿色工厂、3家绿色供应链企业、2个绿色园区,为全市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降碳与减污协同推进,有序淘汰低效产能,20余家污染低效企业已迁出城市建成区。对钢铁、水泥、发电等重点行业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完成此项改造的钢铁企业。对重点企业适时采取限产、错峰生产等应急减排措施,减轻污染影响,助力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环保A级绩效达标企业。深入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降低细颗粒物(PM₂.₅)浓度为重点,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深化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实现多污染物协同共治,累计完成氮氧化物减排9105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3796吨,提前超额达成“十四五”减排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腾出了空间。

  科技赋能

  推进大气环境治理现代化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站网体系,初步建成天地空一体的智慧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全方位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监测等最新科技手段,对重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全覆盖监控,有效解决大尺度、大范围监测的问题。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小彩云”智慧环保平台,对区域污染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实时监控调度,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数智支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扬尘、油烟污染等民生关切,平台按月深度分析12345热线油烟投诉数据,将问题精准归类为居民楼下、占道经营、设施缺失、超标排放等类型,运行以来已累计生成24份专项分析月报,为推动大气环境治理精准施策、靶向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时发布餐饮油烟选址负面清单,线上设置油烟污染防治告知书弹窗,实现线上、线下申报告知全覆盖。

  昆明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赋码”分类管理,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精准监管和动态调整。该措施将检验机构按照规范程度划分为“红、黄、绿”码进行管理,对规范程度低的红码机构加强监管,对规范程度高的绿码机构采取信任态度,减少检查频次。此举标志着昆明市从传统的撒网式执法转变为靶向执法,形成了对机动车检验机构无事不扰、利剑高悬的监管模式。根据昆明市机动车污染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市机动车初检合格率稳定在90%左右,约2.5万辆排放超标车辆得到有效维修治理。通过严格的科技赋能和实时在线监管,确保了“昆明蓝”常年“在线”,成为春城的幸福底色。


原文链接:https://sthjt.yn.gov.cn/xxywzsdt/202511/t20251111_2437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信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