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资讯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市中心 介绍信查询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观察

济宁市兖州区筑牢立体防线 绘就生态环保新图卷

发布时间:2025-11-12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兖州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以“滴水穿石”的韧劲、“雷霆万钧”的力度,多维发力,绘就经济发展生态环保新图卷。

  一、改革创新不止步,护航绿色发展新征程

  一是开创减污降碳新模式,谱写协同创新试点新华章。建立联动配合工作模式,多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创新政企合作工作机制,大力提升企业发挥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定期开展政策解读、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督导调度效率,全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列入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机组整合改造完成后热效率和机组整体效率显著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有效减少,光伏发电项目将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打造生态治理新高地,增添美丽中国新动力。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治理,强化分区分时分类差异化精细化协同管控。2025年1—9月份,兖州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9,同比改善3.4%;PM2.5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6%;PM10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优良天数比例70.7%,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1天,同比减少4天。三是强化上下游联防联控。形成流域上下游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1-9月份,兖州区省控、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二、谋划对接勇向前,助力政策资金新效能

  一是条目化扎实跟进申报,深度对接政策风向。成立政策资金争取工作专班,持续对接国家、省级政策文件与资金动向,结合“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济宁市重点任务,建立“政策分享-需求导向-项目分类”对企工作模式,确保谋划项目既符合上级资金分配流向,又能因地制宜打通本地区生态环境堵点难点。二是在部门协作上持续发力,联动配合打好组合拳。充分发挥各部门互相配合、协调联动作用,加强与发改、工信、财政等业务部门沟通衔接,筛选储备符合投资导向政策的项目,为对上争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并根据政策变化不断补充调整新项目,做深做实做细各项前期工作,精准争取,促进专项资金及时到位。三是精细化分类分级管理,全面提升项目质量。加快绿色低碳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对上对下”长效沟通机制,对上及时掌握政策发展趋势和资金支持重点,对下开展申报项目“拉条挂账-销号总结”工作,跟踪评审结果,针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今年以来,共争取到位中央、省环保专项资金4692万元,工业燃煤锅炉关停项目入选中央大气项目储备库。

  三、三线协同强联动,筑牢生态安全新屏障

  一是监测慧眼溯源支撑。依托布设的环境监测网络全年采集上万组数据,通过“水质指纹”技术实现国控断面水质波动快速溯源,噪声自动监测点持续监控铁路沿线声环境,取得例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数据7000余个,为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加强源头预防和风险防控。启动化工园区突发水环境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兖州化学助剂产业园成功纳入省级“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实现突发水污染事件高效响应;针对储罐泄漏、危化品运输等风险点,完成59个重点场所排查整改。创新“应急预案管理一张图”模式,组织企业开展实战演练;建立了危险废物动态分类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三是执法利剑精准出击。依托“智慧监管系统”与“鲁执法”平台,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总抓手,坚持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强化“线上+线下”两个现场的应用,推行“非现场执法+综合查一次”模式,积极开展建设项目和矿井企业帮扶活动,开展水、大气、土壤及固危废执法检查,第三方机动车检验机构及重型柴油货车等移动源帮扶检查,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造假行为。检查重型柴油货车 928 辆次,检查企业301家(次),共计处罚160余万元。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dsdt/202511/t20251112_48614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信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