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秸秆禁烧进入“前置备战期”。为守护“合肥蓝”底色,包河区生态环境分局跳出“秋收即攻坚”惯性思维,以“提前一个月谋划、提前半个月行动”的紧迫感,从责任落实、源头预防到科技监管全链条发力,为2025年秋季秸秆禁烧筑牢“防火墙”,用“主动仗”赢取主动权。
建强专班,织密责任“一张网”。 区里成立由分管副区长挂帅的禁烧专班,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城管等8部门联动,将禁烧纳入“河长+林长+田长”协同机制。全区划分14个一级网格、95个二级网格,区领导包联镇街、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网格员包地块,签订《禁烧责任承诺书》1200余份。“今年我们把责任细化到田埂,每个网格明确24小时巡查频次,确保‘人在网中走、火在格中灭'。”区禁烧专班负责人介绍。
提前造势,下好宣传“先手棋”。 变“禁烧期喊破嗓子”为“非禁烧期浸润人心”,分局联合镇街开展“禁烧进万家”行动:组织党员志愿者走社入户发放《致农户朋友的一封信》1万份,在田间地头设置“禁烧小课堂”;创新“方言大喇叭+短视频”宣传矩阵,用“土味”案例讲清的后果;针对种植大户、合作社等重点群体,提前签订《秸秆综合利用承诺书》,从源头减少焚烧行为冲动。“现在社居委天天播,干部上门拉家常,谁也不想当反面典型。”大圩镇种粮户王师傅坦言。
科技赋能,擦亮监管“千里眼”。 依托智慧环保平台,分局今年试点“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双轨制:配备大气走航车,实时绘制污染热力图;启用6架高清无人机,搭载红外摄像头,夜间也能精准识别0.5平方米火点。同时建立“发现-派单-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已通过科技手段提前预警3起零星焚烧行为,处置效率较往年提升90%。“科技手段让禁烧从‘人海战术'转向‘精准智防',真正实现早发现、快处置。”执法大队大队长表示。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从“单一监管”到“系统治理”,包河区以“未焚先防”的硬核举措,为秋收季空气质量保驾护航。正如区生态环境分局主要负责人所说:“禁烧不是‘堵',而是用服务和科技引导群众算好生态账、经济账。我们提前把功夫下足,才能让金秋的蓝天更纯粹、更长久。”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