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改、统、治、护、谋、提”6字主线,持续加强制度、作风、队伍建设,聚焦工作重点、堵点难点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干部队伍能力双提升。
以“改”为先导 重构体系激活力
进一步改造思想、转变观念、改革机制,用改革的精神、办法和具体举措建立符合实际、统筹有效、监管有力的工作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全系统推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对重点工作全过程闭环管理。深化建章立制,推进体系再造、过程再造、流程再造,聚焦公务接待、差旅费管理等内部管理关键领域,突出环评、排污许可、监测执法等关键环节,对35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重构,明确标准、规范流程,促进管理规范高效。完善垂管制度,在全省系统率先制定易地交流干部保障办法,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重点工作调度、定期述职、每日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分局的日常监督。全市综合考评连续3年为“优秀”,获评模范机关创建示范单位,党总支获评市直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一党支部入选云南省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培育名单。
以“统”为支撑 压实责任聚合力
强化纵向统筹和横向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统筹调度,推动责任主体履职尽责。整合设立市委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市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管理和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以制度推动责任落实。建立市级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按月调度“十四五”规划指标目标和年度任务,梳理扣分风险指标和未达时序重点任务,并及时提醒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建立局内部“工作专班”团队推进制度,集中力量分阶段攻坚重点任务,2025年组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班开展春夏季集中攻坚,实地暗查并交办县区170个问题完成整改,1-8月中心城区PM2.5浓度21微克每立方米,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8年为优,省对市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连续4年为优。
以“治”为核心 聚焦主业强监管
用好督察、监测、执法“三张牌”,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攻坚先锋队攻坚突破督察整改、监测执法等重点任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立市级督察整改督办工作制度,制定典型案例整改7项工作机制,优化群众投诉举报件办理11个环节流程,以严格制度、严明纪律推进203项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及长江经济带披露问题整改,完成整改184项,其余19项均达时序进度。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全市系统执法、监测、审批等涉企行政事项,全力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服务质效,健全完善执法案审处罚全流程管理机制,建立污染源测管协同工作流程,制定问题线索内部移交办理制度,统筹整合业务科室、监测和执法力量,实施六项机制优化执法方式,推行技术专家“集中会诊”和跨部门联合检查,累计合并检查102次,推动工作模式由“单兵作战”转向“协同作战”。制定市级“生态为民”行动方案,常态化坚持和拓展“生态为民”内涵外延,推动解决餐饮油烟、建筑噪声、垃圾污水等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以“护”为底线 优化服务促发展
守牢绿水青山底线红线,严格准入管理,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立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措施,规范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开展林业加工行业重点环境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推行“红黄绿”榜分类监管。制定全市系统优化营商环境25条措施,建立重大项目环评要素保障、全过程环境管理机制,形成“前期服务+过程指导+后期监管”全流程闭环,简化审批层级,重点管理排污许可、辐射安全许可审批时间缩短33%和35%,创新推行“政策、技术、审批”三上门机制,主动破解黄草坝水库等重点项目难题,思茅产业园区获批纳入全省第一批4个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开发区。持续优化服务监管方式,对纳入正面监管的26家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实施非现场检查56家次,同比增加30%,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规范用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裁量权,免予罚款354.12万元,为发展营造更加公平公正法治化营商环境。获评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先进集体、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先进集体。
以“谋”为引领 系统规划蓄动能
主动想抓落实、谋规划储项目,吃透政策全面谋,打开思路超前谋、市县联动系统谋、分清主次主动谋,高标准定规划谋项目。编制环保领域专项项目资金申报指南及工作手册,建立“谋划、储备、入库、实施”4张清单并动态更新,2024年以来环保固投增速始终保持全省前列,今年1-8月,完成环保固投3.12亿元,同比增长16.42%,排名全省第6,超额完成省、市目标建议数。建立“十五五”专项规划“1+1+N”工作体系,一盘棋推进市县两级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规划评估和形势分析,围绕5条主线研究提出“十五五”规划重点工作目标任务,阶段性谋划9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63.43亿元。
以“提”为根本 强基固本增本领
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培训、练兵机制,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断优化思维结构,拓展知识体系,提高专业素养,提升能力水平。推行“环保大讲堂+人人上讲台”大练兵活动,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推进青年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现以讲促学、以学促用、以用促效。建立“党员+青年人才”的“传帮带”学习模式,推行监测“强站+弱站”结对帮扶,开展“全年、全员、全过程”执法大练兵,创新以“线上+线下”“理论测试+技能实操”“规范解读+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的监测执法、污染防治等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以练促学练好理论素养“内功”、业务能力“外功”、攻坚克难“硬功”,推动干部队伍作风能力建设提质增效。近年来,荣获生态环境部全国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表现突出集体”、云南省环境执法比武竞赛团体二等奖,典型经验在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铁军风采”专栏发布。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