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24日电(陈伟 吴启发 勾仁良)22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发起,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等单位承办的2025“益起行益起动”守护河道一公里环保公益活动(福州站),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福州原厝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毗邻闽江流域开展。
活动通过“科技+实践”的创新模式,组织志愿者、社区居民及大学生代表深度参与,共同守护母亲河闽江流域生态环境,助力形成社会力量参与河道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本次活动是“益起行益起动”守护河道一公里环保公益活动福州站系列活动的深化与延续,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强化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科学认知与实践能力。
活动伊始,主持人回顾了今年8月福州首场“益起行益起动”守护河道一公里环保公益活动的情况与成效,通过走河巡查、垃圾清理、物种记录、科普宣传等形式,强化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中产生很大反响。并强调了公众持续参与对于水体保护的重要性。随后,志愿者们在环境监测工程师的带领下一同走进福州原厝水质自动监测站,工程师详细讲解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原理,如何对溶解氧、浊度、氨氮等关键指标进行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实时采集与监测,让志愿者们亲眼见证现代科技如何为河流“把脉问诊”。
在活动的“实操实践”环节中,参与者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手采集闽江水样,并使用专业工具对水温、透明度和pH值等基础指标进行现场检测。这一过程不仅将学习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切身实践,让每一位参与者成了河流健康的“第一手数据”收集者,也更加深化了对水质状况的理解。
科技的赋能不止于定点监测。在“智能巡航”阶段,无人机腾空而起,沿江开展巡护。通过实时传回的高空画面,参与者们清晰地观测了闽江水源地的整体环境,排查是否存在排污口、漂浮物、违规垂钓等环境问题。专家在现场的同步讲解,使得无人机不再是遥远的设备,而是人人可参与的环境守护“天眼”。
而文山里泵站的探访,则为大家揭开了福州内河水“源头活水”的秘密。这座看似普通的建筑,实则是福州最大的生态补水项目,更是维系城区18条内河活力的关键枢纽。在这里,参与者们了解到,多年来文山里泵站持续将清澈的闽江水引入内河,通过科学调度为内河“输血”,让曾经面临污染困扰的内河逐步重焕生机。“以前总觉得内河水是‘自己流’的,今天才知道,每一条内河清水都离不开这样的‘补水工程’。”一位社区居民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也让大家深刻明白:保护内河,不仅要守护河道本身,更要守护好它的“水源头”,唯有从源头把控水质、阻断污染,才能让清水真正在城市里“长流”。
活动结束时,主办方对当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所有参与者热情与的积极性,并向志愿者们颁发了环保实践证明,以此表彰志愿者们对守护河道所付出的努力。
据介绍,作为“守护河道一公里”系列环保公益活动,是延续“全民参与、实践育人”的理念,通过“科技科普+亲手实践”的模式,让参与者从“知道要护水”升级为“明白为何护水、如何护水”。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黄厚新说,今天的活动虽已结束,但福州守护河道、保护水环境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益起行益起动”系列活动将继续以“一公里”为起点,串联起更多热爱环保的力量,让“知水、爱水、护水”的意识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完)。
原文链接:https://sthjt.fujian.gov.cn/zwgk/ywxx/shjgl/202509/t20250928_701622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