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亳州市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发展实践,以系统施策、精准发力的生态治理行动,持续推进增绿、管绿、护绿工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以“林长制”为纲,织密守护责任网。亳州市将“林长制”作为生态治理的核心抓手,构建起“总林长带头、各级林长联动”的责任体系。市委书记率先垂范,深入县区开展巡林调研,实地督导湿地保护、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重点工作,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同时,充分激活林长制“五个一”平台效能,全市3234名林长常态化开展巡林护林,累计解决项目资金申请、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用地保障等实际问题98个,真正实现生态保护“林长治”。
以“植绿护绿”为基,厚植生态底色。在生态修复与保护上,亳州市坚持久久为功。一方面持续推进造林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700亩、封山育林7150亩、退化林修复19280亩、森林抚育30070亩,让绿色版图不断扩张;另一方面聚焦林业病虫害防治,针对美国白蛾开展防治作业143.42万亩次(其中飞防作业139.65万亩),实现成灾面积“归零”,同时有效控制杨树病虫害、经济林病虫害,守护森林健康。
以“湿地保护”为要,激活生态动能。亳州市将湿地保护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板块,通过“规划引领、制度保障、项目推进”三措并举,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在制度层面,启动编制《亳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0年)》,出台并实施《亳州市湿地保护条例》,联合多部门印发督查通报,定期开展湿地公园专项检查;在管理层面,推动各湿地公园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仅蒙城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就配备巡护网格员141名;在项目层面,加快利辛阚泽省级湿地公园、涡阳包河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建设,顺利完成蒙城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目前利辛阚泽省级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已完工,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4.55%,湿地生态效益持续释放。
以“精细管护”为尺,守好生态家底。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亳州市围绕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林木采伐等领域,开展精细化管护行动。在资源管理上,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全年使用采伐限额2.15万立方米,规范发放采伐证94本;在许可审批上,高效办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制品经营利用、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出售等行政许可事项132件;在文物级资源保护上,申请专项资金57万元,对8棵一级古树进行保护修复,以法治化、规范化举措,确保森林资源在保护中合理利用,筑牢城市生态安全屏障。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