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资讯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市中心 介绍信查询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兵团生态环境局关于新疆华章铝业有限公司绿色智能新能源铝基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20万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发布时间:2025-09-25来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作者:佚名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新疆华章铝业有限公司绿色智能新能源铝基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20万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9月12日-2025年9月1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湖北路516号南湖明珠大厦北楼14楼。

  邮编:830017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联系电话

  1

  新疆华章铝业有限公司绿色智能新能源

  铝基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20万吨)

  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疆华章铝业有限公司

  新疆锦绣山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为扩建工程,建设年产20万吨电解铝生产线,包含SY600型电解槽124台,配套原料输送装置、残极烟气收集系统、电解烟气净化及脱硫系统。项目新增劳动定员268人,年工作时间365天。项目总投资147427.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465.75万元,占总投资的13.88%。

  主要环境影响及措施:(1)废气:①有组织废气:电解车间烟气经密闭上烟道集气串联双烟管排气技术收集,残极冷却过程产生的烟气经残极烟气收集系统收集后,两股烟气一并进入电解烟气净化系统,采用“氧化铝吸附干法除氟+脉冲袋式除尘器+石灰石-石膏超细液滴湿法脱硫”工艺处理后,由1根70米高的排气筒排放。氧化铝仓库废气依托一期工程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处理。仓库内共设置8个拆袋平台,每个平台设置封闭式集气罩,仓库内配置8个液压翻板卸车工位,采用负压方式收集废气。氧化铝(氟化铝)拆袋废气经集气罩收集,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8根19.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加料平台废气经封闭式集气罩收集,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2根2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原料仓设置1处斗提间,斗提间废气经封闭式集气罩收集,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1根28.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二期工程新建2套覆盖料输送系统,废气经封闭式集气罩收集,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2根45.6米高的排气筒排放。阳极组装车间废气依托一期工程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处理。阳极组装车间装卸站、电解质清理、残极抛丸、残极压脱、磷铁环压脱、钢爪抛丸、钢爪甩链、中频炉浇铸站产生的废气分别经封闭式集气罩收集,采用7套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5根20米高的排气筒和2根18米高的排气筒排放。电解质破碎过程产生的废气依托一期工程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处理。废气经封闭式集气罩收集,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1根23米高的排气筒排放。残极转运过程产生的废气依托一期工程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处理。废气经封闭式集气罩收集,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1根20米高的排气筒排放。抬包清理车间废气依托一期工程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处理。废气经封闭式集气罩收集,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1根17.8米高的排气筒排放。铸造车间新增2台混合炉,产生的烟气与一期工程共用1套废气处理设施处理。铸造车间熔炼浇铸废气经密闭烟管收集,采用1套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1根22米高排气筒排放。铝渣处理系统废气依托一期工程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处理。铝渣处理系统废气经封闭式集气罩收集,采用1套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1根22米高的排气筒排放。铝灰暂存间废气依托一期工程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处理。铝灰暂存间废气经密闭负压收集后,采用氨气吸收塔处理后,由1根1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采取以上措施后,各工段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排放浓度满足《关于印发〈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的函》(环办大气函〔2020〕340号)中电解铝行业A级企业排放指标限值要求;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满足参照执行的《关于印发〈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19〕56号)中工业炉窑重点区域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要求;氨排放量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要求。非正常工况下,电解槽启动烟气经上烟道集气串联双烟管排气技术收集进入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②无组织废气:项目物料输送系统均为密闭设计,氧化铝、氟化盐等原料贮存均采用密闭贮仓,载氟氧化铝输送和上料均采用超浓相输送系统;贮运系统、破碎系统、阳极组装车间等产尘点安装封闭式集气罩,采用负压抽吸系统;铸造车间密闭,并采用炉门排烟罩和机械排风系统捕集烟气;电解烟气采用上烟道集气方式并结合双烟管排气技术收集,采用压型盖板强化罩板密闭性,阳极导杆和水平罩板间缝隙采取密封措施,提高电解槽集气效率;设置封闭高效的残极冷却烟气收集系统,烟气收集后经引风机通过管道与电解烟气净化主管道对接,进入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处理;制定合理的开槽制度,加强管理,换极操作时副烟管自动开启,增加槽膛负压,实现高效收尘;原料氧化铝(散装)采用罐车密闭运输,吨袋包装采用重型载货车辆或新能源汽车运输;残极在厂内采用密闭拖车运输;厂区内运输车辆全部使用新能源车辆或国五及以上阶段排放标准(含燃气)的运输工具(优先采用新能源车辆);厂内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使用新能源机械或国三及以上阶段排放标准的机械;涉及公路运输全部使用新能源车辆或国五及以上阶段排放标准重型载货车辆;车辆行驶区域及厂区道路全部硬化并安装自动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采取以上措施后,厂界颗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无组织排放浓度满足《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5-2010)(含修改单)中表6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2)废水:一期工程废水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原则,设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三套独立的排水管网。生产废水依托一期工程厂区设置的1座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该生产废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为2400立方米/天,采用“格栅+调节池+除砂+调节+混凝+澄清+化学沉淀+过滤+除氟过滤器+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各冷却循环系统排水、软水系统排水、综合维修车间排水、化验室排水和初期雨水经收集后由排水管网排入厂区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出水水质满足《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5-2010)(含修改单)中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直接排放浓度限值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24)表1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给水、工艺用水、产品用水限值要求后回用于脱硫系统补水。生活污水依托一期工程厂区设置的1座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该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为120立方米/天,采用“格栅+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24)表1中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给水、工艺用水、产品用水限值要求后回用于脱硫系统补水。对一期工程厂区内处理规模为3立方米/小时的脱硫废水处理站进行扩建,扩建后处理规模为4.5立方米/小时。扩建后,处理工艺不变,仍采用“调节池+撬装式杂盐母液干化装置”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满足《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DL/T997-2020)表1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出水水质控制指标要求后回用于脱硫系统补水。(3)噪声:合理布局各产噪设备,选用先进可靠的低噪声设备;将噪声设备置于厂房内;对风机、空压机等噪声强度较大的设备加装隔声罩,采取基础减振措施;加强厂区周围及厂内绿化。采取以上降噪措施后,厂界噪声排放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要求。(4)固体废物:①危险废物:依托一期工程设置的1座2160平方米的危险废物暂存库,铝灰(含收尘)使用防渗漏吨袋密闭封装。电解槽大修渣、炭渣、废内衬、铝灰(含收尘)、废变压器油及废矿物油、化验室废液及废渣、废布袋、除尘灰分类分区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库内,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置。②一般固体废物:废包装袋由原料厂家回收综合利用;残极(含收尘)送碳素企业综合利用;软水制备系统产生的废离子交换树脂由设备生产厂家更换回收;脱硫石膏送建材企业综合利用;其他布袋收尘及沉降收尘回用于生产;废布袋由厂家回收;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③其他固体废物:电袋复合除尘器中定期更换的废布袋、脱硫废水处理站污泥需开展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若属于危险废物,定期交有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置,若属于一般固体废物,阿克苏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废填埋场(静脉产业园)处置,鉴别前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④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统一由哈密大佳城镇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垃圾处理分公司处理,运距约60公里。(5)环境风险:项目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实现全过程密闭化生产。厂区天然气管道等设施设计遵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和国家有关规范,使用场所采取管道架空敷设,并设置天然气浓度检测装置,与天然气入口总管切断阀联锁,一旦发生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紧急切断阀。电解车间负一层设置挡铝围堰,防止事故时铝液外溢与室外水沟接触,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须符合《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相关要求,危险废物暂存库(依托一期工程)的设置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相关要求。内部设置危险废物标志,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由专人管理,若发现贮存装置存在问题,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修复,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施、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置应急防护设施;设有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1/5;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各类危险废物分类登记存放,禁止混放。加强电解烟气净化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制订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确保烟气净化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实行双回路供电,一旦发生烟气净化系统出现故障停运,立即停止生产;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安装在线监控设施,杜绝停运等事故排放。全厂建立环境风险事故三级防范措施,一级防控措施将废矿物油控制在事故油池,二级防控措施将事故废水控制在事故应急池,三级防控措施将污染物控制在生产废水处理站。依托一期工程厂区建设的1座9000立方米事故应急池兼作初期雨水收集池,发生事故时,事故废水经导流沟进入事故应急池,待事故解除后,事故废水调蓄进入生产废水处理站妥善处理。厂内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培训和演练,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修订切实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加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和环境应急队伍的建设,确保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责任措施。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开展粉尘治理、脱硫等环保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责任措施。(6)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将厂区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重点防渗区为脱硫废水处理站,等效黏土防渗层Mb≥6米,渗透系数K≤1.0×10-7厘米/秒,其他重点防渗区依托一期工程防渗设施;一般防渗区为电解车间,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米,渗透系数K≤1×10-7厘米/秒,其他各车间及仓库依托一期工程防渗措施;简单防渗区为厂区其他区域,采取一般地面硬化即可。生产运行过程中强化监控手段,定期检查,杜绝厂区内有事故性排放点源的存在,减少环境风险,同时严防液体物料和废水的跑、冒、滴、漏,保护项目区及下游地下水环境。落实地下水、土壤污染监控计划和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避免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地下水监测井、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均依托一期工程,一期工程设置三口监测井,分别为厂区东北侧约300米处的现有监测井、西南侧约1540米处的现有监测井以及在项目厂区内拟建地下水监测井,对地下水环境进行跟踪监测,监测频次不少于每半年一次;土壤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均依托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在厂区生产废水处理站设置1个土壤表层监测点和1个土壤柱状监测点,危险废物暂存库设置1个土壤表层监测点,电解车间设置1个土壤表层监测点,对土壤环境进行跟踪监测,表层样点每年监测1次、柱状样点每3年监测1次。监测因子为pH、镉、汞、砷、铅、六价铬、铜、镍、锌、总氟化物、水溶性氟化物等,当发生泄漏事故时,须加密监测。定期对一期工程制定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7)温室气体:购入效率高、能耗少、成本低的先进设备,降低煤电使用比例,提高使用绿电比例,煤电使用比例降至60%,绿电使用比例达到40%;采用提高阳极电流密度、降低阳极空气渗透率和杂质含量并优化阳极炭块的设计实现阳极炭的消耗量降低;选用高效节能设备,采用无功功率补偿,有效减少电能损耗;部分运输采用清洁运输方式,清洁运输比例达到70%;选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收集电解铝烟气余热并进行综合利用。总图按照工艺流向布置,物料顺行,合理分配运输量,减少物流,减少折返、迂回以及货物的重复装卸和搬运,减少厂内运输货物周转量,缩短运输距离;工艺设备和建构筑物合理布局;电解铝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制定碳排放控制管理与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

  公众参与:项目公众参与采取两次网上公示和两次报纸公示的形式,公示期间均未收到任何关于该项目的反馈信息。公众参与方式、程序均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4号令)的有关规定。

  0991-2890219

  


原文链接:http://sthjj.xjbt.gov.cn/c/2025-09-12/84409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信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