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度全区志愿服务“四个一批”先进典型名单的通知》和《关于公布2024年度全区新时代志愿服务“双十”示范阵地、站点(驿站)名单的通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推选的“地球一小时”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典型名单、内蒙古敕勒林海自然教育基地(内蒙古敕勒林海自然学校)入选全区新时代志愿服务“双十”示范阵地名单。
“地球一小时”活动发起于2007年,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众环保活动。2024年,“地球一小时”中国主场城市活动在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生态环境志愿者、环保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此次活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极大提升了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2025年,活动继续开展,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发出倡议,号召政府、企业、社区和个人在3月29日(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以此表达对自然的关切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
内蒙古敕勒林海自然教育基地自2019年成立以来,积极倡导志愿精神,持续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制度、完善阵地功能,坚持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为关注点,以自然教育为抓手,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公益课堂教学活动50余场、受众6000余人,并为两所小学捐建生态教室、劳动实践教室,广泛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有效提升了中小学生生态环保意识。近年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坚持把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摆在突出位置,2020年成立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环保社会组织四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已发展志愿服务队伍152支,吸纳志愿者3.1万余人,志愿服务“三项机制”日趋健全。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机制,指导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自治区志愿服务总队侧重牵头抓总、定政策、建制度,盟市支队侧重制定计划、抓调度、强推动,旗县(市、区)大队聚焦需求抓落实、解民忧,环保社会组织分队发挥优势办活动、送服务。“十四五”以来,累计开展环境科普、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净滩行动、植树绿化等志愿服务3300余次。建立健全帮扶合作机制,提升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质效。纵向强化指导扶持,实施环保公益项目小额资助,连续5年举办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培训班。横向强化部门合作,联合自治区团委、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单位持续开展青春助力“美丽内蒙古”生态文明实践行动、生态环境普法志愿宣讲等活动,深入106家青少年生态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宣讲2850余场。建立健全项目化运行机制,打造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相继打造“做绿水青山守护者”等理论宣讲类、“展生态新颜 育生态新人”等环境科普类、“种树植心”等生态保护类、“青春环保 低碳先锋”等绿色低碳生活类志愿服务项目,工作规范性、持续性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号召力持续提升。全区有17人被评为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1人被评为首批全国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8家单位入选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网络第一批成员单位。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聚焦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一“国之大者”,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擦亮“绿色北疆”志愿服务品牌,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为美丽内蒙古建设增添更多助力、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