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堆具有清洁低碳、建造周期短、部署灵活等特点,有条件成为类似风光的分布式能源,且可以在不同类型园区发挥发电、供热、海水淡化等功能。近年来,小型堆受到多国高度重视,正成为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国际上正在积极研发多种技术路线的小型堆。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全球已推出70多种小型堆设计,主要分为轻水型小堆、移动式/可运输小堆和采用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小堆。
聚焦我国,目前主要小型堆技术路线有轻水堆、高温气冷堆、液态金属反应堆和熔盐堆。2022年12月,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已实现并网发电,该堆具有化工、海水淡化、制氢等多种商业用途;2017年11月,我国低温供热堆成功实现区域供暖;2021年7月13日,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审查的小型模块化压水反应堆“玲龙一号”在海南昌江开建,预计于2026年建成投运。未来,随着技术研发不断进步、首批示范项目建成落地,以及标准化和批量化推进,小型堆经济性会进一步提高。
原文链接:https://sthjt.fujian.gov.cn/zwgk/ywxx/hyj/202504/t20250403_679662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