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筑牢汛期水环境安全防线,近期,邯郸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市域内主要河流环境应急处置工程设施变动情况专项核查工作。此次行动是深入践行生态环境部“南阳实践”经验,落实“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的关键举措,旨在全面摸清应急空间与设施现状,确保关键时刻“找得到、用得上、起作用”。
全面核查摸底,确保应急空间设施可用状态。邯郸市生态环境系统组织力量对漳河、滏阳河、洺河、卫(运)河等4条主要河流沿岸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核查水库、湿地、坑塘、闸坝、引水式电站、河道、桥梁、临时筑坝点等9大类设施的现状完好性及功能可用性。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一河一策一图”方案,逐一现场核实点位,详细记录设施状况,进一步摸清了环境应急处置设施家底,及时修正了“一河一策一图”方案中因客观变化导致的不匹配问题,检验了关键设施的实际应用效能。
动态优化方案,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坚持“动态管理、随变随调”,对应急功能丧失的空间和实施第一时间作出调整。比如,核查中发现涉县石岗村段漳河沿岸原规划用于污水暂存的两处坑塘已被村民用于甲鱼养殖,丧失了应急功能。针对此类变动,邯郸市生态环境局迅速反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第一时间优化应急方案,将原坑塘功能调整为利用附近水电站引水通道进行污水暂存、降解稀释后再行处置,确保应急空间不缺失、处置路径不断档。
科学施策应用,提升分级拦截处置效能。在核查涉县娲皇桥附近区域时,重点查看了已建成的多级挡水坝体系。该处坝体总存水量可达10万立方米,具备实施分级拦截、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工作人员现场推演了根据不同污染物类型(如化学品、油类等),灵活调整坝体拦截高度与处置措施(如投药点设置)的科学方法,有效验证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实施“空间换时间”战术的可行性,为精准、高效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积累了实践经验。
下一步,邯郸市将持续深化“南阳实践”应用,强化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和方案动态更新,确保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坚决守牢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