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水生态监测技术根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省本级和11个分中心的技术骨干,在南昌开展了长江流域(江西段)水生生物集中鉴定工作,重点突破大型底栖动物分类鉴定技术瓶颈,为全省水生态考核提供坚实支撑。
锚定目标,夯实监测根基
大型底栖动物是评估水生态健康的核心指标,其分类精度直接关系监测数据权威性。本次集中鉴定严格对标国家技术规范,集结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内具有一定基础且具备物种分类知识背景的专业骨干人员参加,通过高强度实操集训,确保鉴定结果“真、准、全”。
理论+实操+互动,实现三重提升
围绕水生生物采样、实验室分类鉴定以及关键类群的形态鉴别特征等核心内容,本次集中鉴定专门安排了参加去年国家集中鉴定的学员作为指导老师和质控专家参与物种鉴定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实操环节,集中鉴定人员在老师指导下使用显微镜,按照统一的物种鉴定书籍对常见大型底栖动物类群进行解剖观察、图片拍摄和标本制作等操作,快速掌握了摇蚊幼虫头壳消解、压片、制作永久封片等技术,具备了常见水生昆虫类群的准确鉴定能力。在互动环节,大家共同探讨底栖动物分类鉴定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升工作能力。
以学促干,蓄力迈向新征程
本次鉴定全程模拟全国水生生物补充调查流程,现场样品涵盖2025年春季长江流域(江西段)样品、2025年新采集的国控地表水生态监测样品以及历年留存标本。集中鉴定期间,参与人员边鉴定边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鉴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全省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一步,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聚焦“十五五”水生态考核需求,整合全省优势力量,着力补齐短板,建立长江江西段底栖动物数据库,为生态修复提供本底支撑,全力守护长江碧水清波。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