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发布第四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白云区白云新城排渠、和龙水库、良田坑涌及新市涌成功入选。近年来,白云区始终坚持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的治水方针,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深挖河湖优势和特色亮点,在前期已创建7条市级美丽河湖的基础上,本次再新创建4条市级美丽河湖,绘制了一幅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
【白云新城排渠】
碧道蜿蜒,重塑城市水脉新风貌
白云新城排渠桥段。
白云新城排渠碧道。
白云新城排渠这条昔日的黑臭水体,通过精准控源截污、深度清淤引水、海绵城市建设,如今已蜕变为清澈灵动的生态廊道,水质实现质的飞跃,2024年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部分时段更跃升至Ⅲ类;6.45公里的碧道如绿丝带般缠绕,串联起生态、休闲与文化,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的新去处,助力白云新城打造“城市会客厅”。
【和龙水库】
权属归一,谱写生态文旅新篇章
和龙水库全貌。
和龙水库一侧。
和龙水库一角。
和龙水库属于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曾因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而治理维艰。通过系统整治周边养殖、餐饮与工业污染,收回水库经营权和推行水库运营标准化建设,如今其水质跃升至Ⅲ类,防洪能力提升至百年一遇。3.7公里的环库景观廊道如诗如画,“天光云影”等十大景观节点熠熠生辉,串联白山村和沙田村形成“白云深处·诗画帽峰”新乡村示范带,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成功实现了从单一水利工程向“花园式”绿色空间的转型,为功能型水库综合治理、运营管理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白云经验。
【良田坑涌】
拆违清源,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良田坑涌步道。
良田坑涌鸟瞰图。
作为流溪河重要的一级支流,治理前,良田坑涌的违建与多源污染问题突出,河涌黑臭严重。钟落潭镇以控源截污清淤为短期攻坚重点,以景观提升与产业升级为长效巩固抓手,累计拆违近300宗,查封不达标企业1000余间次,腾出两岸近10万平方米用以建设生态亲水空间。治理后,良田坑涌的水质从劣V类跨级提升至Ⅲ类并稳定达标,吸引20种本土水生生物回归,当中包括剑尾鱼等敏感物种。“帽峰山居·柠静时光”新乡村示范带的建成,带动沙田柠檬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生态-产业-交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将良田水脉织就成村民致富的金脉,为城乡接合部流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新市涌】
系统施策,树立城镇治水新标杆
新市涌步道。
新市涌画廊。
新市涌全长7.8公里,穿越云城、新市等人口密集区。过去,新市涌污水直排严重、河道黑臭淤积,曾是广州黑臭河涌的代名词。近年来,白云区实施“洗、拆、建、美、管”五位一体系统治理,全流域累计拆违近6万平方米,清理“散乱污”场所近2000宗,主涌水质从劣V类跃升至Ⅲ类,已达“长制久清”标准。碧道建设首创“拆违不拆楼”,并融入岭南文化元素,使其成为居民休闲的绿色客厅与文化传承的窗口,实现从黑臭不堪到水澈岸青的蜕变,是白云区城镇型河流治水的突出代表。
从白云新城排渠的“黑臭水体”到“生态碧道”,从和龙水库的“臭水湖”到“果冻海”打卡地,从良田坑涌的“违建河涌”到“致富水脉”,再从新市涌的“城中村黑臭河”到“岭南骑楼文化廊”,白云区用十年治水实践勾勒出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文明建设图景。未来,白云区将继续以水为脉,织就生态惠民、文化润心、产业兴城的现代水网,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之河。
文 | 杨黛清
图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 |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宣
编辑 | 曾晓泳 陈会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