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连11月19日消息(记者刘培俊见习记者易博闻)“无法定依据不检查、无风险预警不打扰,所有检查必扫码、必留痕、必备案”。11月18日,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向全社会郑重承诺,除法定情形和必要监管外,坚决不打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让守法企业安心发展、投资创业者放心落地,同时公布了生态环境执法监督电话。
这是大连市生态环境局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又一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大连市生态环境局相继出台规范涉企检查“十项禁令”“十项举措”“十项制度”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可推广的制度文件,以制度重塑为根基、科技赋能为支撑,创新构建“非必要不检查、要检查必规范、有需求必服务”执法新机制,获得广泛认可,在市政协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民主监督座谈会上,“规范执法+贴心服务”模式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介,获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一致好评。
制度先行,实现“减量提质”精准监管
严格践行规范涉企检查要求,科学制定并公开年度38项执法检查任务,以“能合并尽合并、能取消尽取消”为原则,切实为企业减负。2025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家次同比下降50%,问题发现率同比提升10%,实现“减频次、不减效果”的良性循环。
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依托执法一体化平台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难题,真正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对近500家“正面清单”企业实行“无事不扰”隐形监管,优先采用远程监控、数据巡查等非现场检查方式,今年已完成非现场检查481家次,同比增加42%,切实彰显“守法不扰、违法必究”的监管导向。
科技赋能,打造“无感监管”智慧模式
大力建设生态环境“天网工程”,布设1500余套在线监测、视频监控、工况监控设备,配备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装备,构建“远程感知—平台预警—精准执法”闭环体系。严格落实“扫码入企”机制,要求所有入企检查任务明确、程序合法、全程留痕,10月入企执法检查扫码率达92.6%,位居全市前列。
坚守“无数据不检查、无风险不打扰”原则,通过企业画像、智能分析、AI识别等技术手段精准定位环境风险,实现“靶向监管”,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让监管既有力度更有精度。
柔性执法,传递“温情服务”惠企利民
坚持“过罚相当、类案同罚”原则,出台31项包容审慎执法清单,对首次违法、轻微违法且及时整改的企业依法免予处罚。2025年以来,已为29家企业适用容错免罚机制,免罚金额达175.86万元,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执法温度与政策红利。
创新推行“预约式”帮扶服务。企业“点单”提需求,部门“接单”解难题。今年已为企业提供帮扶服务50余家次,解决实际问题80余项,成功实现从“执法监管”到“服务赋能”的转型。
阳光透明,构建“社会共治”监督体系
公开选聘70名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深度参与“伴随式”执法、案件评议、信访处理等环节,今年已开展监督200余次,30条意见建议全部采纳落地。公开监督电话,鼓励企业对不规范执法行为随时举报,确保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一系列举措既筑牢了执法公正的“防护网”,也搭建起政企良性互动的“连心桥”,为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连市生态环境局郑重承诺,坚决贯彻省委、市委“无事不扰”指示精神,持续深化“制度+服务”双轮驱动,严格执行“非必要不检查”原则:无法定依据不检查、无风险预警不打扰、所有检查必扫码、必留痕、必备案,大连市生态环境局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肩,共同打造文明、规范、有温度的执法环境,让大连市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绿色发展的高地!
生态环境执法监督电话:84590997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