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韩江,晨雾如纱,水波如镜。日前,潮州市渔民在韩江潮州市区段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韩江鼋,这是近年来韩江流域发现的第6只韩江鼋。这种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古老生物,对水质洁净度要求极高。如今它多次重现,成为检验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活指标”。这背后,是潮州人民五年来铭记嘱托、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
工作人员将韩江鼋送至潮州韩江鼋、花鳗鲡市级自然保护区内放生。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指出,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一句嘱托,千钧使命。近年来,潮州始终将这份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以“碧水鉴初心”的坚定行动,书写了一部从顶层设计到系统治理、从法治保障到全民参与的治水史诗。
法治为纲
擘画秀水长清新蓝图
守护韩江母亲河非一日之功,须以制度为基、法治为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两个条例”为统领,推动《潮州市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潮州市凤凰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落地实施,构建起全流域、多层次的法治保障体系。
潮州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设立韩江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跨区域合作备忘录等机制,潮州实现了从“分段治水”到“全域共治”的转变。特别是与梅州、汕头等上下游4市及省韩江流域管理局签订的《关于加强广东省韩江流域水质保护工作合作备忘录》,打破了行政壁垒,形成了“同饮一江水,共护一条江”的治理合力。
在这个法治框架下,潮州还配套出台了《潮州市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潮州市跨区域河流水质保护工作合作备忘录》等系列文件,设立了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制定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仙洲岛污水处理厂
仙洲岛污水处理厂是潮州市推进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工程,对保护韩江水质、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厂采用“AAO+高效沉淀+反硝化滤池”先进工艺,日处理能力为2500吨,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我们要处理仙洲岛生活污水,通过严格的工艺管控,确保不让一滴未达标的污水流出厂。”现场负责人吴植敏指着监控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数据说。
这样的污水处理设施在韩江沿岸并非个例。近年来,潮州加大投入,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了韩江干流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确保污水有效治理。
水岸共治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治理韩江,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近年来,潮州坚持“水岸同治、城乡并治”,以“五个综合”(综合协调、综合治理、综合执法、综合统筹、综合推进)机制为抓手,打出保好水、治差水的组合拳。
潮州全面加强韩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向韩江直排污水;全覆盖整治禁养区禽畜渔养殖;持续实施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韩江水质
在韩江竹竿山取水口,一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如同忠诚的“哨兵”,每4小时对水温、pH、溶解氧、氨氮、总磷、重金属等21项指标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这里配备了国内领先的分析仪器,能够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向指挥中心和各相关部门发送预警信息。”广东省潮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工程师金桢锴介绍。
潮州市通过建立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系统,在韩江干支流设置8个常规断面(国控、省控)监测点位和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水站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监视,实时掌握韩江水质变化情况。
潮州还搭建了“潮州市示范河湖智慧化一体化平台”,整合了水文、水质、排污口、视频监控等多源信息,实现了对河湖状况的“一张图”管理。通过这个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韩江各个断面的水质状况、巡查人员的实时位置、污染源的排放情况等,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北堤放生台、北阁佛灯泳台、意溪渡口公园等都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游泳、垂钓。”近日,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在韩江流域开展执法检查,并向群众开展生态环境普法宣传。这是该局保护韩江水环境的措施之一。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加强韩江流域执法巡查监管,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日常巡查,同时,通过聘请第三方社会力量开展巡查、组织志愿者开展宣传等方式,加大对游泳、垂钓人员的劝阻力度,织密水源地保护网。
生态修复
重现人水和谐新画卷
漫步在韩江边的绿道上,欣赏着秀丽的风景,感受着舒适的江风,好生惬意;金山大桥湿地公园草木错落,沿着蜿蜒的步道缓缓前行,在城市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在严格治理的同时,潮州大力推进韩江流域生态修复,通过实施生态堤岸改造、湿地公园建设、万里碧道建设等工程,着力恢复韩江生态功能,重现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
市民在碧道上休闲锻炼。
近年来,潮州投入约22.96亿元整治堤岸环境,建设“两岸四堤”、湿地公园等,整治提升堤围52.1公里,建设迎水坡、滩地绿化、沿江亲水栈道、滨水公园,拓宽贯通防汛通道。
市民在碧道上跑步
在湘桥区城西街道仙洲岛湿地公园,记者看到,昔日的建筑垃圾场已被改造成湿地公园,嫩芽垂柳映碧波,一片绿意盎然,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建在家门口的湿地公园,我每天都会来这里散步,空气非常好。”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女士说。她指着水边的白鹭告诉记者,这几年鸟越来越多了,经常能看到白鹭、夜鹭等水鸟在这里觅食、栖息。
潮州还高标准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编制了《潮州市万里碧道建设规划(2020-2035)》,计划投资约33.6亿元,建设碧道约500公里。目前已建成碧道126公里,将韩江沿岸的自然景观、人文古迹、乡村聚落串联起来,形成了“韩江画廊”的美丽景观。
在潮安区龙湖镇,一段长约5公里的碧道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碧道依韩江而建,沿途设置了观景平台、休息驿站、文化展示区等,既满足了防洪要求,又为市民提供了亲水空间。“周末很多人来这里骑车、散步,还有从汕头、揭阳专门过来的游客。”周边群众刘伯告诉记者。
全民共治
见证美丽河湖新变化
守护韩江,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潮州人的共同心愿。如今,韩江沿岸活跃着86支“河小青”志愿服务队、412名“民间河长”。洪叔就是其中一员,他每天沿着韩江巡河两小时,用手机APP记录水质变化、上报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韩江秀水长清,我们老百姓也要尽一份力。”洪叔说,这几年他亲眼见证了韩江的变化,“水更清了,岸更绿了,鱼也更多了”。
韩江边景色怡人
在潮州,护水文化已融入城市基因。红棉公园里,孩子们在“左联”文化墙前聆听韩江故事;龙湖古码头上,志愿者向游客发放护水倡议书;校园里,“小手拉大手”节水活动蔚然成风……一种“以水养人、以人护水”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此外,潮州还建设了韩江展示馆,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形式,展示韩江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治理保护等,推广韩江文化,全面提升市民群众对韩江母亲河水资源和生态的保护意识,成为市民了解韩江、热爱韩江的重要窗口。
多年来的接续奋斗,换来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韩江干流潮州段水质连续60个月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及以上标准,部分时段达到Ⅰ类标准;2024年国省考断面、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荣誉也接踵而至:韩江潮州段先后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全国示范河湖”“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等称号。成绩的背后,是潮州干部群众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
站在新起点,潮州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之以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继续以碧水鉴初心,以清流润民生,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答卷,让韩江这条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永远秀水长清!
原标题: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 碧水鉴初心 砥砺守护母亲河的潮州实践——“沿着韩江看变化”系列融媒报道之水环境篇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