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谯区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件,赔偿金额4.2万元已入库,用于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落实见效。
线索摸排精准化。将线索筛查作为赔偿工作“首道关口”,构建多渠道体系。聚焦重点领域,深挖上级警示片问题、突发环境事件、重大行政处罚、涉刑案件及重大信访线索;落实“一案双查”,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同时同步研判是否启动环境损害赔偿,做到应赔尽赔。目前已梳理了潜在线索10余条,为后续案件办理打好基础。
案件办理规范化。优化流程推动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规范化。抓好立案研判,集体会商研判线索,符合条件即启动立案程序;强化鉴定支撑,邀请有资质机构开展检测评估,确保赔偿金额科学;深化磋商协作,建立市、区联动机制,依法依规开展磋商,促成协议签订落实。已办结3起案件均通过磋商实现企业主动足额缴款。
责任落实一体化。将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融入日常执法全局,提升效能。坚持惩教结合,磋商中释法说理,压实企业主体履责;推动责任联动,将赔偿履行情况作为行政处罚裁量因素,对积极整改到位、足额赔偿的依法从轻考量。已有2家企业获从轻处罚,实现生态修复与执法震慑双赢。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