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效应对跨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破解“单省监测覆盖不足、数据共享不畅、处置协同低效”的难题,2025年9月28日至29日,山东省与河北省共约170名监测人员,在德州市联合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实战演练。其中,山东省德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派出40人全程参与,深度融入演练各关键环节。
演练模拟事故发生地设定在山东省与河北省交界的卫运河(两省界河)国控断面油坊桥。该桥右岸为德州市夏津县,左岸为邢台市清河县。9月28日凌晨,油坊桥大桥下河水出现发红现象,现场伴随刺激性气味,对河流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接到应急监测指令后,两省生态环境监测部门迅速响应,严格依照既定协同工作方案,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山东省快速组建应急监测队伍,成员涵盖省监测中心、省德州监测中心、德州辖区五个县级监控中心及社会监测力量,携带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车、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便携式重金属测定仪、无人船等先进水质监测设备赶赴事发地,针对污染核心区域与上游河段开展高密度采样及现场快速检测,争分夺秒排查污染状况、追溯污染源头。与此同时,河北省迅速调集省内专业技术骨干与应急监测车辆,配备车载 ICP-MS、水质指纹监测仪器、无人机等高端分析设备,全力协助开展跨界区域监测工作,重点对下游河段污染扩散趋势进行深度分析,为精准掌握污染物种类、浓度及扩散规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科学布点,高效研判保决策
在现场监测环节,两省监测人员紧密配合,依据联合制定的监测方案,沿污染河流上下游及周边敏感区域科学布设监测点位,确保监测范围全面覆盖、无死角。为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高效分析,双方专门建立“鲁冀协同监测信息群”,第一时间将现场快速监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同步上传至群内。数据审核人员依托这些数据,结合气象、水文等关联信息,对污染来源与扩散态势展开深入研判,及时出具污染排查溯源报告与扩散趋势分析,为后续污染防控与应急处置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落实 “五统一”,筑牢数据精准防线
为保障两省应急监测数据的精准性与可比性,演练双方严格按照“五统一” 要求,对监测全过程实行闭环质量控制。一是统一操作标准,明确上下游各断面同步采样,采用相同的样品前处理方式、监测分析方法、数据报送格式及数据研判模型,从源头规避操作差异导致的数据偏差;二是建立协同质控机制,同步开展盲样比对与样品互检,精准掌握不同品牌设备间的性能差异,通过交叉验证排查设备对数据结果的影响;三是强化人员能力与审核要求,针对监测全过程规范性开展联合培训,聚焦采样操作细节、仪器校准流程、数据记录要求等核心内容开展实操训练,确保所有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统一技术要点;同时明确数据审核责任分工,组建两省联合审核小组,对监测数据实行 “双人复核、交叉校验” 机制,共同研判数据异常值,确保每一组数据均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从人员能力与数据审核双维度强化质量管控,为数据精准可比筑牢双重保障。
全程参与,积累实战经验
为沉浸式参与联合演练全过程,山东省德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全员宣贯应急监测预案、开展桌面推演、全面调试现场监测设备,并对卫运河水文地理环境、桥梁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实地调研。演练期间,积极承担方案编制、水质采样、分析测试等核心工作;演练结束后,第一时间开展全面总结复盘。此次演练不仅进一步检验了山东省德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应急监测预案的可行性,还实现了全员拉动的预期效果,为应对跨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下一步,山东省德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在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指导下,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靶向优化,持续完善应急监测预案,不断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与处置能力,为保障区域水环境安全、筑牢跨省域生态屏障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