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寿光分局积极探索环境治理新路径,通过构建“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共治有广度”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道路。
一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构建法治化营商新格局。在潍坊各县市区率先制定《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措施(试行)》,建立履职及日常行为负面清单、信访处置、涉企行政检查计划等三项制度,严格落实“鲁执法”报备制度,加强内部联动,实现“进一次门、办多项事”。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充分利用走航车、无人机等各类数据分析手段,对主观故意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打击,坚决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指导帮扶企业安装“智慧管控APP”,实现问题在线整改、线上审核。1-8月,共检查企业245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4起,非现场执法(含线上问题整改审核任务)占比达到51%,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深化服务机制创新,构建精准化环保服务体系。秉持“服务是为了更好的监管,监管是为了更精准的服务”理念,主动下沉一线,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收集企业在总量指标等方面的环保诉求。创新实施"跨镇街协商调剂"机制,打破区域壁垒,统筹调配环境要素资源,先后统筹要素指标786.44吨,为73个项目保障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年度重点项目要素指标落实率100%。搭建企业问诊平台。成立山东省首家县级环境医院,聚集23名专家组建“寿光专家库”,针对污染防治、节能降碳等方面的问题,依托环境医院网站、微信小程序为企业精准匹配专家,开展线上“绿色义诊”,减少企业因环境问题被处罚的风险。已累计开展“绿色义诊”139家次,企业先后立行立改问题216个。
三是完善环境监管体系,构建协同共治新格局。以强化基层环境监管能力为重点,健全镇街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在15个镇街配备87名专职生态环境管理员,补齐基层监管短板;在文家街道试点成立规范化环保办公室,搭建智慧协同管理平台,将辖区内重点企业纳入平台管理,切实打通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坚持社会共治,特聘固废危废检查员21名,累计协查企业607家、发现问题2105个,有力推动危废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今年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面对寿光市工业体量大、污染物排放基数高的实际情况,共收到督察组转办信访件49件,数量较少,充分彰显了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