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寒亭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建设轻运维”“技术适配性不足”等难题,通过优化治理模式、强化监管机制、拓宽资金渠道等举措,推动治理工作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区治理率达66.7%,超出潍坊市“十四五”55%的任务目标21.3个百分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全方位改善。
一、聚焦模式优化,破解治理适配难题
针对村庄人口结构、用水需求差异大的特点,探索多元化治理路径。一方面,深化集中拉运模式,在杨家埠文旅发展中心试点“全过程集中拉运监管模式”,通过“水印照片留痕+多方签字确认+季度数据核对”形成闭环管理,村干部、罐车司机、污水厂接收人员相互监督,同时推行村级巡查“累计否决制”,倒逼及时上报污水池满溢情况。以后楼村为例,试点后拉运水量同比提升105%,投诉举报清零。另一方面,推进资源化利用改造,2024年以来对15个行政村因地制宜改造污水收集池,通过厌氧沉淀处理后,就近用于林地、绿化带灌溉,减少拉运成本,实现污水“变废为宝”。
二、聚焦监管升级,筑牢治理长效防线
针对拉运台账不规范、村级巡查流于形式等问题,构建多层级监管体系。一是完善拉运管理制度,定期调度街道拉运台账,要求污水处理厂详细记录污水接收信息,确保污水去向可追溯,破解“拉运-处理”信息断层问题。二是强化巡查考核,制定专项巡查计划,每季度对已治理行政村开展一轮全覆盖巡查,重点检查污水收集池液位、管网破损、周边环境清理等情况,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闭环管理,杜绝“巡查走过场、台账形同虚设”现象,今年已整改42处基本问题,20余处重点问题。三是推动监管责任下沉,将污水治理巡查成效纳入村干部年度考核,压实村级管护第一责任,提升日常运维效率。
三、聚焦资金保障,缓解治理投入压力
面对集中拉运成本高、街道财政困难的现实,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精准对接专项资金申报方向,降低街道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创新引入市场力量,将开元街道、固堤街道、高里街道共167个村庄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改造纳入EOD项目,借助项目资金优势推动改造工作规模化开展,缓解拉运费用及设施运维带来的资金压力,破解“资金缺口制约治理推进”的核心难题。
四、聚焦群众参与,提升治理民生温度
围绕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强化宣传引导与需求对接。一是加强宣传动员,组织环保志愿者通过文艺汇演、“环保知识下乡”等乡土化形式,解读污水治理的长远意义,转变村民传统生活习惯,减少污水乱泼乱倒现象。二是强化服务指导,邀请专家进村讲解污水设施使用维护方法,通过案例演示让村民直观感受治理成效,推动“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切实提升群众认同感与满意度。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