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健全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指导入海排污口设置、溯源工作,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技术导则》(HJ 1406-2024)(以下简称《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技术导则》)和《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方法》(HJ 1407-2024)(以下简称《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方法》)。
入海排污口是陆源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的最后一道“闸口”,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关键节点,其位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排污行为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产生的影响大小。《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技术导则》规定了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基本任务、原则、程序、范围、内容、方法及其技术要求,为保证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的科学性和论证结论的可靠性奠定了基础。
开展排污口溯源,是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摸清掌握各类排污口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单位等基本信息的重要举措。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是排污口溯源中常用的技术方法之一,其相对准确、便捷、安全、经济。《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方法》规定了入河入海排污口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方法的技术流程、技术要求与结果记录的具体要求,有效提高了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原文链接:https://sthjt.fujian.gov.cn/zwgk/ywxx/hyhjgl/202503/t20250314_677936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