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近年来以精细化管理破解水环境治理难题,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从2019年的全省“倒三”跃升至中上游;2024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80%,优于考核目标40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改善幅度达34.7%。省控以上断面连续4年消除Ⅴ类及以下水体,黄河干流(聊城段)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南水北调(聊城段)水质稳定优良,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显著改善。
聊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聚焦重点考核断面,建立“市县联动、网格覆盖、常态巡查”机制,推动污染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市级组建专门巡查队伍进行不定期巡查,对突出问题跟踪督办;县级整合执法、监测及环境网格员力量,全员下沉河湖一线定期巡查,同步开展溯源调查;针对夜间、雨天、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市县两级强化巡河检查,精准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2024年,聊城市累计开展4000余次巡河检查,获取2.1万余个监测数据,下发38份督办函。随着常态化巡查落地,全市河湖沿线污染隐患逐年减少,问题数量较2020年减少68%。
“以前靠人跑,现在靠‘空天地’联动,监管更精准、响应更快速。”聊城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张震介绍,全市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以科技赋能推动水环境监管模式迭代升级。
依托省级专项资金,聊城市实施水环境预报预警监控、重点流域精细化管理等项目,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引入专家团队驻场帮扶指导,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无人船航测、视频监控、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构建一体化监管体系,形成“污染溯源—问题诊断—应急响应”的闭环机制。
“运用无人船排查监测,实现水质实时监测、暗管(口)实时显现,将原来两到三天的工作量缩短至一天,大大提高了问题发现和解决的效率。”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静静说。
在聊城市,水环境治理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凝聚多部门力量,筑牢从“防”到“控”的水质屏障。
聊城市聚焦城市生活污水防控,在影响国控断面的典型市政排口安装55套视频监控,每日开展不少于两次线上巡查;发生强降雨时,生态环境、城管、水利等部门实时线上会商,第一时间处置城市面源污染问题。
针对冬春季枯水期和汛期两个特殊时段水质保障工作的不同侧重点,实施生态环境、水利、城管三方联合管控。枯水期,综合施策保障河道生态基础流量,增强水体自净和生态平衡能力;汛期,结合气象预报、降水报告,强化涵闸调度会商,最大限度避免超标水体进入环境,降低污染负荷冲击。董若义韩婷王静静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